引言
记者:跨国企业在海外部署人才的方式是怎样的?
金佩霞:目前跨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部署人才的方式有两大转变。
第一个重大转变是当企业拓展进入新市场后,其工作重心发生变化,他们不再考虑国籍因素,只为合适的岗位配置最佳人才。这样内部充满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才,能够带来不同的经验和新的思路。
第二个明显转变是企业更加倾向于培养和部署当地人才,使其充分发挥在当地市场内管理和发展业务的技能和市场知识。对于全球高管人才而言,他们需要的是为企业寻找能够以传承企业文化为己任的国际人才。
记者:据您了解,跨国企业中的中国高管有什么特点?
金佩霞:现在仍然处于相对稀缺的状态,但是这种情况在未来五至十五年内将会发生急剧的变化,特别是对于中国人才而言。
一是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中国人才库不够雄厚;二是中国迅猛的增长几乎吸收了中国所有的现有本土人才;三是中国接受西式商业教育的历史仅有三十年左右。
在未来数年内,中国将会成长起一批持续稳定的高管群体,尤其是女性高管,因为中国首批接受西式教育的商业领袖将会步入五十岁这个黄金年龄段。此外,随着中国高管在各种不同岗位上的历练,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管具备担任大型跨国企业高级综合管理职务的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的人才将会得到释放,进而分散到其他地区和国家企业的重要岗位上。
记者:您认为,一名国际化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是?
金佩霞:根据我们的研究,国际化人才通常有支持全球思维方式的共同特质,例如谦逊,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求知欲,灵活度和沟通技能。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需要乐于探索,不断接纳新鲜事物,具备优秀的跨文化的融合能力。
相当一部分有实力的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失利,主要原因不在于资本和技术问题,而是应对文化差异和整合工作不利,从而影响到投资和整合后的协同效果。
投资目标国文化包容性越弱的国家,投资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就越大,这类国家及其企业的文化兼容性越差。
记者:能否结合您自身经历,谈一谈跨文化融合?
金佩霞:1989年8月,我作为交换生从美国来到中国昆明。当时,我还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我的中文说得也不流利,对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中国文化和历史非常难以理解,我觉得文化的融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必须要保证自己持着一个开放的态度和好奇心,在尊重对方文化的前提下找到文化共通点。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中文进步了很多,我也读了一些中国名著,比如《红楼梦》,最近我在看一本很热门的中文科幻小说《三体》。
我觉得中国的文化是具备包容性的,这对跨文化的融合有很大帮助,中国企业应该加以发挥作用中国文化的这一特质,帮助企业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
记者:您认为,中国企业应如何吸引国际化人才?
金佩霞:前30年来,中国“引进来”许多国外跨国企业,中国企业可以从跨国企业中学习借鉴到吸引人才的经验,未来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化速度可以更快一些。
现在的中国企业给予员工更多的职场晋升机会;担任多重角色的机会,比如在中资企业有更多机会参与其他职能领域的工作;赋权创新,赋予了创新和试水新点子的机会;还有就是富有竞争力的薪酬。越来越多的中国籍高管离开跨国企业转投中资企业。